编者按: 1969年年初,15岁的习近平来到黄土高原的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村,直到1975年10月离开。这七年,他在这片黄土地上同乡亲们打成一片,一起挑粪拉煤,一起拦河打坝,一起建沼气池,一起吃玉米“团子”。他后来深情地说:“七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让我获益终生的东西。二是培养了我的自信心。”即日起,我们将推出《“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访谈录》网络专题,敬请关注。
 
专题1.jpg

“近平是靠自己踏踏实实干出来的”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陕北山多地少,修建坝田和梯田能增加很多土地面积,能多打粮食。近平干活很卖力气,肯吃苦。他虽然在劳动技巧上和我们农民有差距,但他一点儿都不惜力,甚至比我们干活还拼命。【点击阅读】

 
专题2.jpg

“近平是靠自己踏踏实实干出来的”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近平在梁家河插队的这七年,是受苦受难的七年,是踏踏实实干出来的七年。在这七年里,他用每一滴汗水和每一份付出诠释了他说的那句话:“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点击阅读】

 
专题图.jpg

“近平在梁家河从来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上)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近平和我上了一辆卡车。我们上车的时候,看到当时的情景壮观得很:前面出发的车在环山路上排成了长龙,黄土滚滚,铺天盖地。当时看到那个情景,我们都很兴奋。等到上车走了半天,冻了一路,吃了一路的土,我们也就不兴奋了。【点击阅读】

 
专题图.jpg

“近平在梁家河从来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下)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在梁家河那段艰苦的日子里,近平从来没有放弃过读书和思考。我和近平都看过一部书,是范文澜先生的《中国通史简编》。书名虽然是“简编”,但实际是厚厚四大本。我和近平都从头到尾认真地读过这部书。对我而言,大概就是读过了,了解了历史,丰富了知识。而对于...【点击阅读】

 
15.jpg

“群众需要什么,近平就干什么”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我们选近平当村支书,最主要的是他做事公道、敢于担当,能跟老百姓打成一片,群众需要什么,他就干什么。他的每一个行动和决策都很务实,都是为老百姓的利益考虑的。【点击阅读】

 
专题.jpg

“近平在困境中实现了精神升华”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近平在困境中完成了一次蜕变,实现了精神上的升华。他从一个迷茫的十五六岁的中学生,成为一个饱尝人生酸甜苦辣的青年,胸怀为民谋福利的抱负,这就决定了他所走的人生道路的不同。【点击阅读】

 
专题图.jpg

“近平真是个好后生”(上)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1973年3月,延川县委抽调习近平参加农村社会主义教育工作队,到冯家坪公社赵家河大队驻点,当年11月离开。在赵家河8个月时间里,习近平不仅负责文件宣讲、大队领导班子整顿、生产队干部配备等行政工作,还和村民一起修梯田、打土坝、植树造林。【点击阅读】

 
赵家河.jpg

“近平真是个好后生”(下)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他要回梁家河的时候,我们几个人送他。我们也不想他走,但他是梁家河的知青,还是要回到梁家河去。当时我们都觉得,近平是个好后生,都不舍得他走。他在我们赵家河,给我们村里带来了很大的变化,打坝、修梯田、开会、办夜校,教给我们很多东西,教会很多人写自...【点击阅读】

 
专题图.jpg

“近平很喜欢读书学习,也喜欢写东西”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近平很喜欢学习,平时也很喜欢看书,喜欢思考,喜欢写东西。他带来不少书,不仅自己经常看,也把书借给别的知青和村里的老乡看,他也从别的知青那里借书、找书看。【点击阅读】

 
专题.jpg

“陕北七年是近平一生最宝贵的财富”(上)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习近平,就是知青大军中的一员。1969年初,他还不满16岁就来到延川县梁家河村,直到1975年10月离开这个小山村,人生最宝贵的青春年华,都是在陕北艰苦的农村度过的。这段插队经历,虽然使他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罪,但这段人生历练,却是他一生中最宝贵的一笔财...【点击阅读】

 
专题.jpg

“陕北七年是近平一生最宝贵的财富”(下)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2015年2月13日,农历乙未年春节前夕,习近平到陕西考察调研的第一站,就来到延安市延川县梁家河村。他在同梁家河父老乡亲谈心的时候,深情地说:“当时我离开梁家河,人虽然走了,但是心还留在这里。那时候我就想,今后如果有条件、有机会,我一定要从政,做一些...【点击阅读】

 
专题图.jpg

“近平敢说敢做敢担当”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近平敢说,敢做,敢担当。他有一个特点,就是:我说的话,如果有错你们就指出来,我肯定改;如果我说的没错,你们就照着办,不能打折扣。如果是你不对,我就要纠正你,而且不能说一下我就不管了,还要督促你真的改过来。【点击阅读】

 
专题图.jpg

“近平既一心为民办事又善于为民办事”(上)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近平当支书以后,给村里做了大量的实事、好事,其中他带领社员做的很多事情,到四十多年后的今天还在发挥作用。如果近平没有扎根农村的信念,没有为人民办实事的理想,根本不可能做这么多好事,也不可能在农村待这么久。【点击阅读】

 
专题图.jpg

“近平既一心为民办事又善于为民办事”(下)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近平打坝、办沼气、办代销点、办铁业社等等,干一件成一件,没有哪件事情是半途而废的,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能想办法克服。【点击阅读】

 
专题图.jpg

“近平与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1969年1月,15名北京知青来到梁家河,其中包括习近平在内的6名知青分在二队。这6名知青,最初全都挤到张青远和刘金莲夫妇家的一孔窑洞里,在一个铺炕上睡觉。不到一年,他们又搬到吕侯生家的窑洞里住。【点击阅读】

 
专题.jpg

“我和近平一起到四川学习办沼气”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习近平话不多,爱思考,而且思考的都是实实在在的事情。比如他看到当地老百姓自己做的炉具、灯具,就提出要带一些样品回去,还希望四川把师傅派过来,带着我们办沼气。【点击阅读】

 
专题1.jpg

“近平立志办大事,不搞形式主义”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近平做事情有一个很大的特点:他一旦担起了责任,就有自己的想法,敢干事,敢干大事。他在梁家河当书记,就能脚踏实地处理梁家河的事情,带领好村里人,齐心协力搞工作。近平在中央也是不停地干事情,中国梦啦,一带一路啦,亚投行啦,G20啦,一个接着一个,就没...【点击阅读】

 
专题4.jpg

“入党提干上大学都是近平奋斗的结果”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习近平在文安驿公社插队期间,是一名普通知青,他能够入党是因为他符合党员标准,表现好,具备入党条件;他当支部书记是因为他能力强;公社推荐他上大学是因为他贡献大。这些都是他自己努力奋斗的结果,不需要、也没有任何人给予特殊的关照。【点击阅读】

 
专题图.jpg

“近平当村支书就是因为大家都拥护他”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近平当时能入党就是因为他完全符合共产党员的条件,并且多次写了入党申请书,积极要求进步;他能当村支部书记,就是因为他劳动吃苦,群众基础又好,大家都拥护他。【点击阅读】

 
专题.jpg

“近平把自己看作黄土地的一部分”(上)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近平这个人,心地非常善良。按陕北人的说法,很“仁义”。他在梁家河,对贫下中农,对老人、儿童、残疾孩子,都是一片爱心,真诚相待。作为一名外来的北京知青,他给乡亲们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点击阅读】

 
专题图.jpg

“近平把自己看作黄土地的一部分”(中)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近平不仅经常称自己是农民,也经常说“我们老陕”如何如何,可以看出当时他已经把自己看成陕北农民中的一员了。他从内心觉得,自己是劳动人民中的一员,是很光荣的事。【点击阅读】

 
专题图.jpg

“近平把自己看作黄土地的一部分”(下)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一方面,近平会就一个观点、一个史实找出很多相关的参考书籍来阅读比较,从不同的侧面去了解和分析这个问题。另一方面,他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也会跟别人进行讨论。【点击阅读】

 
专题图.jpg

“为群众做实事是习近平始终不渝的信念”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我和习近平的友谊虽然延续了几十年,但近距离接触到的只是他人生道路上很少的一些片段而已,不过就从这些不多的片段中,我确实感受到,为群众做实事是他始终不渝的信念。【点击阅读】

 
W020161130626497189069.jpg

“七年知青经历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历史起点”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从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一系列举措以及他自己对知青岁月的回忆来看,七年知青岁月为他治国理政思想树立了“以人民为本”的方向。【点击阅读】

 
W020161201371760152683.jpg

“陕北七年,他真是不容易也真是不简单”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治国理政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理政思想有最基本的一个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为他的治国理政思想奠定了基础,让他深刻地理解了“人民”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点击阅读】

 
W020161205334719840960.jpg

“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队时间最长的知青”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年龄最小、地方最苦、时间最长”,这“三个最”可以说是习近平总书记插队生涯的鲜明印记。总书记这七年知青岁月,是他离开学校和家庭走向社会的人生第一站,也是他人生旅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站,无疑对他后来的成长会产生重大影响和作用。【点击阅读】

 

版权所有:中共中央党校 京ICP备05047277号 管理维护:中共中央党校信息中心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调查问卷
技术支持:大有数字资源有限责任公司 CMS提供:北京 拓尔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