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站内搜索: 高级
党校邮箱 来稿信箱:tgwww@ccps.gov.cn
 
首页 中央党校概况 校务委员会 组织机构 党校新闻 教学工作 科研工作
干部教育动态 对外交流 学科建设 研究生教育 队伍建设 学员工作 行政管理
信息化建设 党群工作 地方党校 党校论坛 通知公告 党校报刊 热点专题
专家学者 媒体看党校 重要文献 中央党校校史展 网络电视台 党校校园风光展
首页>>热点关注
字号:
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文章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杨铭书]  发布时间:2018-01-03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要求云南“一定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努力使云南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争做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是当前云南各族干部群众面临的重大课题。

  破解资源环境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矛盾。为破解资源环境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矛盾,云南省开展了持续探索。早在20世纪90年代云南就提出建设绿色经济强省,并立足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省情,确立“生态立省、环境优先”的发展战略,坚持走“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发展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省牢牢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云南品牌和云南形象深入人心。

  处理好代际公平与代内公平的关系。可持续发展的公平观包括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两方面。“代际公平”主要是指当代人为后人的利益保存自然资源的需求。“代内公平”是指当代人对于利用自然资源和享受清洁良好的环境享有平等的权利。为实现“两个公平”,近年来,云南树牢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既着眼当下,更谋划长久永续,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取得一定成效。

  探索完善生态补偿体制机制。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云南为全国守住了绿水青山,但区域经济发展缓慢。为破解这一难题,云南经过积极探索,率先在全国建立完善以生态价值补偿为主体、生态质量考核奖惩为辅助的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制度体系,形成保护环境和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制度合力。一是建立符合云南省特点的生态价值衡量指标计算体系。二是对生态保护重点地区实施政策性补助。三是积极研究建立符合云南省特点的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考核体系,推动实施全省环境监测能力标准化建设。

  加快从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转变。云南省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一方面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坚决淘汰落后产能,积极稳妥化解过剩产能,加快烟草、冶金、能源、建材、石油和化工、建筑业等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另一方面着力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和新材料、生物、节能环保、数字创意、航空等产业培育发展上取得新突破,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大力推进国家公园建设。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云南国家公园建设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国家林业局于2008年6月正式批准云南省为国家公园建设试点省,同时成立“云南省国家公园管理办公室”。云南省通过开展国家公园建设试点,创新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体制,全面提升了生态保护、科研教育、旅游观光和小区发展功能,实现了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协调发展,有效破解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矛盾,为推进我国国家公园建设进行了有益探索。

  (中央党校中青一班二支部生态文明建设调研组。组长:杨铭书 成员:田联刚、范先军、杨逸铮、申红兴、柳鹏 执笔:杨铭书)

  (网络编辑:张慧婷)

 
·走出生态文明建设认识误区 2015-08-12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深意 2015-08-12
·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布局新境界 2015-07-13
·能源行业怎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2015-07-09
·马理部召开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 2015-06-23
·用制度保障生态文明建设 2015-06-09
·习近平总书记关心生态文明建设纪实 2015-03-10
中直机关 中央国家机关 干部教育机构 新闻网站 中央党校分校 党校报刊 友情链接
统战部 中联部 中央外宣办 中央编办 中央综治委 中直机关工委 中央文明办 人民日报社 求是杂志社 中央文献研究室
中央党史研究室 中央编译局 中央档案馆
版权所有:中共中央党校  京ICP备05047277号  管理维护:中共中央党校信息中心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