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报刊,必须以宣传党的主张、传播党的声音、批驳错误言论、引领人民思想为办报办刊的主旨,必须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发挥强有力的作用,这也是党校姓党原则在党校系统报刊编辑、出版中的重要体现。
用中国思想指引中国道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纪念大会上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
推进中国思想的发展。不断促成理论阵地产生最新理论成果,这种最新理论成果应该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是指引中国道路的成果,也是促成中国思想体系发展的支撑。推进中国思想的宣介。在改革开放进程中的每一关键节点,意识形态领域有杂音时,中央党校都会及时发声、亮剑,高扬党的旗帜,表明党的立场。推进中国思想的实践。理论缺乏针对性,就是坐而论道;理论缺乏指导性,就是空谈误国。中国思想的鲜明特色就是实践性。马克思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力量。”而理论在掌握群众的过程中,党校系统报刊必须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使之成为改造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思想利器,成为探索中国发展道路的思想指南。
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方案,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在理论文章编辑中,要突出“三性”:突出彻底性。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党校报刊刊载的理论文章必须体现理论的彻底性,坚持实事求是,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根本点,探索并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本质规律,体现出“实现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理念。
突出实践性。党校系统报刊所刊载的理论文章必须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强化理论的现实指导性,阐释当前中国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的新实践,回应思想理论的新误区、新挑战。
突出及时性。党校系统报刊所刊载的理论文章既要向党中央看齐,更要跟紧党中央,在中央提出新思想、新理念、新要求时,第一时间发声,表明立场、阐释内涵、宣传群众。
用中国话语回答中国问题,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打造回答中国问题的话语体系。
承继中华文脉,体现中国气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习近平总书记这一论断同样适用于中国理论的话语体系建设。这一理论必然烙刻着优秀传统文化的印记,体现中华文脉的延展。
对接群众语言,体现质朴新风。众所周知,习近平总书记善于从群众语言中汲取精华,从而形成质朴清新的语言风格。习近平总书记这种口语化、接地气的语言表达方式,来自于群众,回归于群众,以浓郁生活气息的语言表达思想、传递精神,很值得理论工作者学习。纵观各种理论刊物的理论文章,很多玄奥有余、通俗不足,甚至令人难以卒读。对此,必须彻底改变。
下笔惜字如金,体现简约文风。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任职时,为《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所撰写的短论,意味深长,却惜字如金。这种简约文风值得理论工作者深思和学习。
(作者系沈阳市委党校副校长)
(网络编辑:陈晓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