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牛玉儒27年的“为官”生涯中,有两次任职最为重要:包头市市长和呼和浩特市市委书记。这可能是他工作最累、付出最多、耗费精力最大的两个职务,同样也是给他带来最大成就感的岗位。
巧合的是,这两次任职都是“受命危难”,重担在肩。每次牛玉儒都二话不说,承担起党的重托,并以自己奋发有为、开拓进取的精神,兢兢业业,勤政为民的实干,改变了两个城市的面貌,赢得了两市人民的拥戴,也为自己的“为官”生涯呈上最出色的答卷。从中,折射出一个以党的事业为重,以为人民服务为毕生追求的领导干部的精神境界、内在修养和人品道德。
1996年11月,自治区党委决定牛玉儒出任包头市市长。这时的草原钢城刚刚经历了一场大地震,国有大中型企业多数不景气,下岗职工堵着政府大门找饭碗……
此时的牛玉儒在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秘书长、办公厅党组书记任上已经3年,工作驾轻就熟,上下关系协调。有好心人劝他说:“反正是平级职务,何必跑到包头受那么大累?”
但牛玉儒不这么想,他说:“当官,不就是要多做些事嘛!”临行前,他到多年相交的原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珍家里告别。把酒聊天,他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我虽然做厅级干部多年,但一直在区机关,现在有机会在一个全新的平台上工作,是最好的锻炼。”
刘珍是牛玉儒最初踏进政府机关大门就相识的老领导。那时牛玉儒刚从一个下乡知青被选派到哲里木盟(现通辽市)盟委当通讯员。时任盟文化局长的刘珍对这个“特别勤恳、特别爱学习”的“小孩子”印象颇佳,两人半师半友,也算忘年之交。
刘珍说:“下去当‘二把手’,你当真没有想法?”牛玉儒坦然一笑,对刘珍说:“任什么职务是工作需要,我只要好好干,一定干好就行了。”
这番话,让刘珍对这个他“看着长大”起来的后辈,很有点刮目相看。现在说起来,刘珍还赞不绝口,说:“这种党性原则,这种不计个人名位,一门心思干工作的精神,少有!”
确实,在牛玉儒的从政经历中,他有过从盟委办公室干事一下子被委任公社党委书记的幸运;有过连年提升、成为自治区最年轻的厅局级干部的踌躇满志;也有过一个职位上一干七、八年不动的沉寂。但这些不同的际遇对牛玉儒似乎没多大影响,从他的第一个职位起,不管什么时候,他都兢兢业业地干工作,勤勤恳恳搞事业,认认真真履行职责,十足的“老黄牛”风范。
在当包头市长的4年时间,牛玉儒在市委的领导下——“心系群众,勤政为民,在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城市建设、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提出并实践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思路和措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包头市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这是官方评价,准确地概括了他在包头市的政绩。
但若要走到包头市的干部、群众中,可以听到更直观、更让人有感觉的记忆——
比如包钢、包铝、鹿王、稀土高科、华资实业等名牌企业走向集团化、提升竞争力的历程,北京锡华等诸多中外企业落户包头的经历;再比如30年来一直想解决却始终未得而终于在牛玉儒手上圆满完成的“城中村”拆迁,4年盖了前46年总和的居民住宅的惊人数字;以及宽阔畅通的城市道路、免费开放的公园、遍布全市的绿地广场、甚至广场上与人和谐相处悠然自得的梅花鹿,都可以告诉人们这位前市长的故事。
当然,还有令包头人极为自豪的联合国人居中心“2000年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良好范例”的称号。
在包头市采访期间,记者随意在市区街头和出租车上与人交谈,先后问过多位普通百姓。无分老少,他们都还记得离开包头已经4年的牛玉儒,而且都说他“是个好市长”。
无独有偶的是,去年4月“非典”期间牛玉儒调任呼和浩特,又一次“临危受命”,又一次面临“轻与重”“难与易”的选择。
当他在遥远的云南边陲接到“立即返回”的电话时,正兴致勃勃地带着一行人考察当地的边贸情况。作为主管外经贸的自治区副主席,他心里盘算的是取人之长,大力促进内蒙古的边贸发展。
自治区党委书记储波说:“呼市原来的市委书记到自治区当主席后,我们就开始考虑这个职位的人选。呼市是首府城市,地位很重要,所以想从现有的副省级干部中平调一位。呼市市委书记与副省长不同,不是管一条线,而是个个块块儿,事多,麻烦多,矛盾多,既要决策又要执行,工作担子重,责任重大。特别是首府的‘官’不好当,关心的人多,过问的也多,比其他地区更难干。”
所以,储波先“吹了吹风”,让牛玉儒有一定的考虑时间。
牛玉儒的秘书李理说,很多人觉得牛玉儒“留在区里好”,因为他干副主席两年,分管的外经贸工作大有起色,他提出要在2002年实现“3个2”目标,即引进国内资金200亿元,进出口总额20亿美元,直接利用外资2亿美元 。当时不仅外经贸系统、连自治区领导也认为有点“悬”。连储波书记都问:“能行吗?”没想到他们提前完成了目标,自治区又是奖励又是表扬,整个系统人心振奋,准备来年继续大干一场。
李理说,各方面工作都特别顺了,在自治区继续干,肯定出成绩。可去呼市工作,万一出点什么事,“这不把以前的成绩毁了吗?”
“关键时刻、关键问题考验一个干部。”储波找牛玉儒谈话时,“他二话没说,愉快地接受了。” 储波说,“如果不是完全出以公心,不会这样。”
面对大家都知道“不好干”的调任,牛玉儒不计个人利弊得失,第二次选择了“服从组织安排”。他对关心此事的刘珍说,复杂局面靠“公心”,工作困难靠实干。呼市工作虽说难度大,但现在有西部大开发的好时机,有前任领导打下的好基础,“我还能好好再干一番事情,让呼市发展更快些。”
抱着这样的宏愿,牛玉儒走马上任。上有自治区党委的重托,下有对200万呼市人民的承诺,牛玉儒为了加快这座首府城市的发展,改善城市的面貌,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呕心沥血,殚精竭虑。
上任伊始就带领全市人民抗击非典,紧接着深入调查研究,提出新的发展目标和城市蓝图,带领一班人和广大干部群众,一心一意谋发展,以实干求实绩。他在呼市的493天,几乎天天都要工作十几个小时,而呼和浩特的面貌,也在日新月异。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城乡居民收入增加,财政收入节节攀高,城市建设的变化之大更是让人惊喜。
储波说:“牛玉儒这个人,从不想着给自己留余地,他总是自加压力,负重前行,无私所以无畏。”
正是这样的品质,让牛玉儒成就了自己人生的辉煌。
(网络编辑:程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