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洞察国际风云演变,把握时代前进方向,站立世界发展潮头,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外交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并确立了习近平总书记外交思想,为指导新形势下的中国外交提供了理论和思想武器,为推动国际体系变革完善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习近平总书记外交思想的丰富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外交思想立足我国所处历史方位,着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奋斗目标,就新形势下外交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战略策略、机制保障等作出重要论断和重大部署,科学回答了中国作为国际社会重要一员期待建设什么样的世界、构建什么样的国际关系,以及新形势下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外交、怎样办外交等重大问题,是一个内涵丰富、思想深邃的科学理论。
(一)明确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前进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敏锐把握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强调中国必须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使我国对外工作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要坚持和平发展,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在与世界各国良性互动、互利共赢中开拓前进。要积极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实施“走出去”和“引进来”创造良好条件。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指引下,我们开拓进取、攻坚克难,开创了外交工作的崭新局面。
(二)确立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追求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本着对中国负责、为世界担当的博大情怀,提出齐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倡议,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长治久安绘制了蓝图。习近平总书记首先提出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进而提出建设亚洲命运共同体,直至在联合国讲台上提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伟目标,并全面阐述了通过建设持久和平的世界、普遍安全的世界、共同繁荣的世界、开放包容的世界以及清洁美丽的世界,打造“五位一体”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总路径和总布局,使中国外交站在了人类道义和时代发展的制高点上。
(三)坚持追求合作共赢的核心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倡导各国共同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强调不能身体已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老框框内,要跟上时代前进步伐,把合作共赢理念体现到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对外合作的方方面面。合作共赢是对“21世纪国际关系向何处去”这一世纪命题的中国答案,强调以合作取代对抗、以共赢取代独占,推动各国同舟共济、携手共进,为建设美好世界提供了崭新思路。
(四)开辟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的主要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坚持不结盟原则前提下广交朋友,形成遍布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伙伴关系具有平等性、和平性、包容性,没有主从之分、阵营之别,不设假想敌,不针对第三方。志同道合是伙伴,求同存异也是伙伴。构建伙伴关系是对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继承和发展,突破了非友即敌或结盟对抗的冷战思维,为当今世界处理国与国关系提供了新模式。迄今,我国已同100个左右的国家、地区和区域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五)弘扬正确义利观的价值取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外交工作中要坚持正确义利观,政治上主持公道、伸张正义,经济上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国际事务中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做周边和发展中国家工作,一定要坚持正确义利观;对那些长期对华友好且自身发展任务艰巨的周边和发展中国家,要更多考虑对方利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安全观、新发展观、全球治理观等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进一步丰富了中国外交的核心价值理念,得到国际社会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普遍赞誉,成为社会主义中国软实力的独特标志。
(六)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习近平总书记着眼构建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和促进各国共同繁荣进步,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一带一路”倡议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把我国发展同沿线国家发展结合起来,把中国梦同沿线各国人民的梦想结合起来,赋予古代丝绸之路以全新的时代内涵,为世界提供了一项充满东方智慧的共同繁荣发展方案。在“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框架下,各方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共谋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不断迈进。
习近平总书记外交思想的指导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外交思想贯穿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是对新中国建立60多年来外交大政方针和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过去300多年来西方传统国际关系理论的创新和超越,构成党中央治国理念和执政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新形势下中国外交的行动指南。
(一)宽广深邃的历史视野。习近平总书记以历史唯物主义的锐利目光,洞察时代潮流发展方向,高瞻远瞩地指出:中国正在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我国同国际社会的互联互动已变得空前紧密。这些论断为我们分析形势、制定政策提供了科学指导,要求我们树立世界眼光,把握时代脉搏,从中华民族前进的纵坐标和世界力量对比的横坐标认清我国所处的历史方位,既不超越阶段盲目冒进,也不消极等待被动应付,坚持从世情、国情、党情出发,坚持从自身需要和战略目标出发,积极抢抓机遇,妥善化解挑战。
(二)统揽全局的战略思维。习近平总书记以政治家和战略家的开阔视野,观大势、谋大事,亲自运筹外交工作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强调中国外交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牢牢把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民族复兴这条主线,为和平发展营造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将大国、周边、发展中国家及多边外交等各领域工作密切结合,通盘谋划、统筹协调、整体推进,首先实现了气势恢宏的外交开局,进而拓展为全面均衡的外交布局,使我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格局中始终保持战略主动地位。
(三)主动进取的创新精神。习近平总书记以改革者和开拓者的魄力,回应时代呼唤,响应人民诉求,把继承与发展、坚持与创新有机统一起来,在新中国外交理论和实践成果积累的深厚基础上,提出许多前人未曾提出过的新思想,引领中国外交开展许多前人未曾进行过的新实践,使新中国外交优良传统焕发出新的时代光芒,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