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党的执政理念、执政方略的创新,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我们必须以创新精神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于浙江省宁波市来说,就是要通过积极创新,推动现代化建设继续走在前列。
创新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的发展路径,努力跻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方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根本上说是发展问题。没有发展,就没有小康;没有高质量的发展,就没有高水平的小康。宁波作为沿海开放城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较好,但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新要求和全国第一方队各大城市的发展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建设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走以质取胜、以特取胜的发展新路子。联系宁波实际,最重要的是发挥港口和开放两大优势,打造辐射长三角、影响华东片的港口经济圈;放大港通天下的功能优势,在集聚配置全球资源中获得更大发展空间和发展红利。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加快“港口经济圈”建设,构建跨区域、大容量、高效率的经济要素交流网络。主动对接“互联网+”行动计划,加快建设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港航服务平台、物流仓储服务平台等,推动宁波港向信息港转型、宁波经济向信息经济升级。主动对接“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形成一批高端化、智能化、生态化的优势产业集群。主动抢抓新型城镇化的重大机遇,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落实一批精准有效的帮扶措施,努力实现共同富裕。
创新顺应时代要求的体制机制,持续释放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动力。进入发展新阶段,宁波过去一些曾经在全国领先的政策优势已经弱化,一些原来适用的体制机制变成了发展的束缚。实现率先发展,关键是在全面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上先行一步。要围绕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扎实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狠抓行政权力清单和投资负面清单“瘦身”,狠抓政府责任清单“强身”,狠抓专项资金管理清单“健身”,努力打造审批速度快、服务效能高、商务成本低、法治环境优的城市。围绕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金融生态示范区建设等53项国家级改革试点,努力把试点变成亮点,把先行机会变成领先优势。围绕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扎实推进社会事业改革、社会治理创新和生态文明制度创新,推动公共服务向优质普惠型转变、人居环境向舒适愉悦型转变,以改革红利凝聚改革共识、汇聚改革合力。
创新维护公平正义的法治方式,不断扩大全面依法治市的实践成果。法治是现代社会治理的基本方式。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键是以创新精神解决法治建设领域与改革发展不相适应、不相符合的问题,充分发挥法治的保障作用。应创新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机制,健全人大及其常委会主导立法工作的体制机制,完善立法论证、听证、评估机制,确保每一部地方性法规都拥有深厚的民意基础。创新跨部门、跨领域综合执法体制,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违规执法责任追究制度,不断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创新“阳光司法”机制,完善冤假错案有效防范、及时纠正机制,建立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创新法治教育形式和法治实践载体,特别是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厉行法治、依法办事,以“关键少数”的关键作用带动全社会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
创新正风肃纪管权的制度体系,切实增强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功效。我们党要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制度建设,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建制度、明法度、严约束,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不断提高管党治党水平。创新党员干部经常受教育的制度,推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守精神高地、严守政治规矩,做到一心向党、一心为民、一心干事、一身正气。创新作风建设制度,保持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警醒,做到“四风”问题演变一步、反“四风”制度建设就跟进一步,确保在“防风治病”上取得持久疗效。创新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严格落实“岗位对责、绩效对账”,重拳整治为官不为、为官不勤、为官不廉行为。创新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落实机制,量身定制一批防范利益冲突、防范廉政风险、防范权力失控的制度,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网络编辑:李军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