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筹备新中国诞生的日日夜夜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党派之间团结合作,友好协商,不仅缔造了一个空前统一的人民共和国,而且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爱国统一战线,体现出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特点。正如中共中央统战部长李维汉所说:中国共产党同各党派进行政治协商,“推动和帮助他们在国家政治生活和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中发挥积极作用,从而形成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的一个重大特点。”新中国的成立,确立了一系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历史进入了长治久安的时期,开始了中华民族复兴的新纪元。
一、充分协商,化解分歧
(一)中国共产党首倡建立人民政协,建立新中国。
为了夺取全国胜利,毛泽东在1947年12月于陕北米脂县杨家沟召开的十二月会议上,明确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纲领——联合工农兵学商各被压迫阶级、各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各少数民族、各地华侨和其他爱国分子,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政治纲领。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首次倡导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五一口号”的发布,成为创立人民政协、建立新中国的动员令。
在如何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的问题上,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进行了充分的协商。
一是协商会议的名称及召开的时间、地点。5月1日,毛泽东致函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李济深、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务委员沈钧儒,以协商的口气提出了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的时间、地点、参会党派和原则、实施步骤等。他说:邀集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代表开一个会议。这个会议“似宜定名为政治协商会议”。并提议由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共同于本月内发表三党联合声明,以为号召。这里,他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置于最前列,充分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对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加强同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无党派民主人士团结合作的真诚意愿。客观而言,这个方案的实现还存在很多困难。正如董必武所追忆的:“我党提出召开人民政协的号召时,各民主党派仅作一般响应,对政协性质、意义认识并不明确,对‘共产党的领导’尚未肯定,还有人提倡‘共同领导’;有人不愿来解放区,直到我军南渡长江时,仍有人反对‘将革命进行到底’。其他,如对英、美、苏联和蒙古人民共和国的态度都很不一致。有人提出‘为什么不对英、美采用妥协办法?’也有要‘各国调停中国内战’的。” 后来,部分民主人到达东北,经过中国共产党耐心的解释与说服工作,受到很大启发。同时“又经过很好地学习,才有较正确的认识。”“到毛主席《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发表后,那些认识不清的人,大体才算被争取过来。”
就在毛泽东发出信函的第二天——5月2日,中共中央致电上海局,准备邀请各民主党派及重要人民团体的代表来解放区,协商两大问题:“(甲)关于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并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乙)关于在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及蒋介石卖国政府斗争中,加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合作及纲领政策问题。”并指示上海局务必同“各真诚反美反蒋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社会知名人士交换意见。”不久,毛泽东在复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及民主人士电文中,对于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建立新中国的问题,提出要“召集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无党派民主人士的代表们共同协商。” 充分交换意见、共同协商就要是要充分党派的协商工作。
二是在要将革命到底的问题上,毛泽东进行了耐心的说服工作。1949年元旦,毛泽东撰写《将革命进行到底》,尖锐指出:“现在摆在中国人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面前的问题,是将革命进行到底呢?还是使革命半途而废呢?”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坚决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中国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是否能够真诚地合作,而不致半途拆伙,就是要看它们在这个问题上是否采取一致的意见,是否能够为着推翻中国人民的共同敌人而采取一致的步骤。” “两个是否”明确了各党派政治合作的政治基础。同月14日,毛泽东发表《关于时局的声明》,提出实现国内和平的8项条件。到达解放区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认真学习、讨论了这两篇文章,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热烈拥护毛泽东提出的8项条件,赞同将革命进行到底。这就为解放全中国达成了一致。
在革命胜利后,中国实行新民主主义还是旧民主主义的问题上,中国共产党进行了解释工作。针对少数上层右翼人士向往旧民主主义,主张即将制定的《共同纲领》不要写明新民主主义,只用“民主主义”。主张政经分开,政治上由中共领导,经济建设由他们负责;有的要求划分企业经营范围,重工业由国营负责,轻工业归私人资本自由发展,等等。毛泽东、周恩来等对他们同样进行了耐心的说服工作。
经过耐心的说服工作,更主要是现实形势的变化,让更多的民主人士深受教益。1月22日,各民主党派领导人和著名无党派民主人士55人联合发表《对时局的意见》,一致表示“愿在中共领导下”,为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成功和独立、自由、和平、幸福的新中国之早日实现而奋斗。
(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协商建立新中国,成为各党派合作的政治共识。
1949年春,毛泽东指出,民主党派应“积极参政,共同建设新中国”。6月15日至19日,在北平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为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做准备,也为中央人民政府的建立作筹划。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民主人士、国内少数民族、海外华侨等23个单位共134人参加。在党派及各界人士的代表比例上,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全国总工会、解放区农民团体、产业界民主人士、文化界民主人士、民主教授均分别为7人,无党派民主人士、华全国民主青年联合会、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少数民族均分别为6人,民主建国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人民救国会、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均分别为5人,中国民主促进会、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中国致公党、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均分别为4人。从代表的比例来看,既反映了代表的广泛性,也反映了民主党派、各界民主人士在协商建国中发挥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各族、协商各界人士建立了广泛的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坚持团结合作的精神,共同投入到政协会议的筹备工作。
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正式召开,刘少奇在开幕式上讲话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是全国人民实行革命大团结的一种最重要的具体方式。”同月24日,民盟代表沈钧儒发言强调各党派要有团结协商精神:“各民主阶级,民主党派,要团结一致,保证长期合作。意见有出入,可以相互协商,决不使力量分散。这种团结协商的精神,是我们解决国是的主要方法,也是我们今后克服一切困难的唯一途径。”
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人民政协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这就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不断巩固各党派协商国是的政治原则,并以法律的形式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执政地位和各民主党派参政地位规定下来。
二、吸收各党派代表参加人民政府
中国共产党如何与党外民主人士协商合作,在具体落实上,主要体现在民主党派、民主人士参加各级人民政府及干部的使用上。
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说:“我党同党外民主人士长期合作的政策.必须在全党思想和工作上确定下来。我们必须把党外大多数民主人士看成和自己的干部一样,同他们诚恳地坦白地商量和解决那些必须商量和解决的问题,给他们工作做,使他们在工作岗位上有职有权,使他们在工作上做出成绩来。”“对他们采取关门态度或敷衍态度,也是不对的。” 据杨尚昆回忆:“在这次会议上,毛主席着重讲了十个问题:其中第八个问题是“必须同党外人士合作,要把他们看成是我们自己的干部,当然,经历不同,思想上会有必要的斗争,原则性要坚持,所谓灵活性是说许可的,必需的;也不是不择手段,是要择手段的。”
在从西柏坡进驻北平的途中,毛泽东还交代周恩来:对作过贡献的各民主党派领导人,应该在政府里安排职务。他还常对党内干部说:我们不能再长征了,我们要千秋万代坐北京,没有党外人士进入政府就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