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创新体系是决定国家发展水平的基础,战略科技力量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中坚力量,国家竞争很大程度上是科技创新能力体系的比拼
国家创新体系是决定国家发展水平的基础,战略科技力量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中坚力量,国家竞争很大程度上是科技创新能力体系的比拼。以交通科技创新为例,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构建和完善创新体系时,应当坚持以下原则。一是符合科研活动自身的规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科研活动自身是有一定规律的,创新体系的建设应当尊重和符合科研活动的一般规律。二是符合行业自身的发展规律。具体到交通运输业,其自身也有一般性的发展规律。创新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应符合行业自身的发展规律和趋势方向。比如交通运输发展具有阶段性,单一的运输方式必然走向综合的运输体系等,这些趋势和规律也必然对创新体系建设提出要求。三是有利于持续创新的需要。创新是个不断深化的、交互作用的过程,既可以从问题出发,又可以从原理演绎,最终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无论是基础性的科学问题,还是工程上的应用问题,都需要持续创新,都离不开持续的科学沉淀。因此,创新体系不仅关注当前,更应关注长远,才能形成持续的创新能力。四是有利于形成和保持交通强国的技术优势。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交通科技创新体系既要体现自力更生,还要能够开放包容。只有坚持自力更生,才能掌握核心技术,形成国家竞争力;只有坚持开放包容,才能充分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的技术成果,为我所用。五是有利于科研人才成长和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体系建设属于软实力、属于搭平台,能否形成创新成果和核心竞争力,关键在人。通过科技创新体系形成科研人才的激励机制,培育和营造科研创新文化,科技创新才成为可能。科技成果转化一直是我国科技发展的短板,完善创新体系就应当能够把这个短板补齐。
交通强国建设,科技创新是引领,创新体系建设是保证。首先,强化战略性研究力量。建议依托高等院校、中央级科研单位、中央企业所属的科技型企业等,强化战略性研究力量布局,形成国家级的交通科研力量。通过国家财政持续投入、政府长期购买服务、吸引社会多方力量、鼓励企业科研投资等多种形式,完善基础科研条件,重点支持他们开展长期的、基础性的、重大公益性的研究,为科研创新提供持久的动力。其次,强化科研资源的开放共享。改革开放以来,交通事业快速发展,科研投入持续增加,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科技创新体系,积累了一定规模的科研创新资源。未来,应当通过国家科研资源共享条件平台建设、行业科研资源共享机制建设等多种形式,加强对重大科研设备、重要科研成果、重点科研人才等科研资源的开放共享,加速科研资源的高效利用,提升科研资源利用效率。再次,强化科研成果转化。科技成果能否形成生产力,关键在于科研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要通过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成果转化法实施、政府采购政策激励等举措,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特别是工程技术规范、技术标准体系等,是交通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应当加速修订,把成熟的、先进的科技成果第一时间纳入技术标准规范,发挥科技支撑和引领作用,促进科技创新与行业发展的融合。最后,强化科研创新文化建设。创新需要文化。没有开放包容、大胆试错、敢为人先、不怕失败的创新文化,就不可能有激励创新人才发挥聪明才智的机制,也就不可能有创新成果。创新体系建设不仅要关注硬件,还应关注软件,就是创新文化建设。要营造自力更生、勇于创新的文化氛围,激励和释放广大科研人员的创新创业热情。
(作者系中央党校中青二班学员,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院长、党委副书记)
(网络编辑:刘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