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谁能在创新上下先手棋,谁就能掌握主动
科技是国之利器,世界上的现代化强国无一不是创新强国、科技强国。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迈向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是解决我国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选择,是抢抓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的战略举措。当前,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正在由发展中大国向现代化强国迈进,迫切需要大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以科技强国支撑现代化强国。
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战略部署,是党中央在2006年提出的,党的十七大提出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6年颁布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明确提出,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党的十八大以来,对标国际科技前沿,我国在量子通信与计算机、高温超导、中微子振荡等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一大批重大原创成果,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面向经济主战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现一系列重大技术和工程突破,移动通信领域实现从“2G跟随”“3G突破”“4G并行”到“5G引领”的跨越式发展,C919大型客机首飞成功。聚焦国家发展重大需求,我国在深空、深海、深地、深蓝等战略必争领域,取得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载人深潜、深地钻探、超级计算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标志性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这些成就显示出我国创新的巨大动力、潜能和广阔前景,但总体上看,我国基础研究仍然薄弱,原创性技术、颠覆性技术相对不足,不少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任重道远的事业需要创新引领,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是我国科技创新的战略主攻方向,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取得卓越成就的基础上,我们要继续加强产业基础前沿研究和基础能力建设,下大力气攻克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大科学和关键共性技术难题,不断增强创新发展后劲,带动新材料、先进动力、现代制造、自动控制、计算机等领域实现关键技术群体性突破。坚持“依托项目培养人才,依靠人才发展项目”的用人理念,加强创新团队建设,牢牢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提升主制造商核心竞争能力。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抢抓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的战略举措。探索新型国际竞争与合作策略,必须正确处理研制过程中的若干重大关系,尤其是处理好安全、质量与研制进度的关系,自主创新、国际合作与国际标准的关系,技术研制成功、市场成功、商业成功的关系。严格按照产业规律办事,加强对全球产业协同与供应链的科学精细化管理,形成主制造商与供应商协同研制、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战略联盟。积极探索创新国际合作机制、模式与商业渠道,努力消除贸易、知识产权、绿色环保等非技术产业壁垒,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积累国际合作经验,建立新的机制、模式与商业渠道。
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坚持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只有两个轮子协调运转,才能把创新驱动的新引擎全速发动起来。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业体系及创新体系,必须正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基础薄弱、研制经验和能力不足的现实,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以大飞机制造业为例,要坚持“中国设计、系统集成、全球招标、逐步提升国产化”的发展原则,立足国家重大战略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统筹落实产业、创新、管理三大体系规划建设,不断完善以大飞机研制为主体的中国特色大飞机产业体系及创新体系。充分发挥大飞机产业对我国基础工程学科、装备制造业、服务贸易等整个工业体系的集成、带动、辐射作用。
(作者系中央党校省部班学员,中国商飞公司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网络编辑:刘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