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就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下简称“两创”)方针,深刻揭示了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积极回应了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盼。“两创”是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内容,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方针,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方针。
从“双百”“二为”到“两创”:三座耀眼的文化灯塔
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文化发展的历程,在不同历史时期,着眼于解决时代课题,我们党都提出了纲领性的文化方略,作为指导、引领、推动、规范文化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方针。“双百”“二为”和“两创”就是这种具有时代标志的成果,有如三座耀眼的文化灯塔。
20世纪50年代初,毛泽东同志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强调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精神文化局面,受到广大知识分子的热烈欢迎和衷心拥护。这表明,我们党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对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其规律有着深刻认识。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提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向,科学阐明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宗旨、任务和根本目标,指明了改革开放新时期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正确道路。在“二为”方向的指引下,广大文艺工作者积极投身于改革开放的火热生活,创作出一大批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精品力作,文学艺术领域呈现蓬勃生机与活力。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利益诉求日益多元,社会生活中道德缺失等问题比较突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任务十分紧迫;随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加速推进,越来越需要思想文化繁荣兴盛发挥支撑作用;随着国际文明对话与交流日趋频繁,西方价值观的消极影响凸显,我国文化软实力亟须提升。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两创”方针,科学回答了文化建设从哪里来、向哪里去,传承什么、怎样传承、谁来传承等重大问题;既纠正了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片面态度和偏激做法,廓清了虚无主义、复古主义、功利主义等思想迷雾,又对我们党在新形势下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提出了方向明确、操作性强的要求,标志着我们党对文化发展规律和文化发展责任、路径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两创”方针一经提出,就得到思想文化界的普遍认同,发挥着重大引领作用。
“双百”“二为”和“两创”在不同历史时期应运而生,各有侧重又互为支撑,前后相继又不断深化,共同回答了中国文化发展的战略性、全局性问题,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构成了我们党文化建设方针的一个有机整体。“两创”在“双百”“二为”的基础上,根据新的形势和时代要求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充分反映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担当。它既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纲领,又是推动当前文化繁荣发展的指南,必将同“双百”“二为”一起,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坚定文化自信:“两创”方针的前提
“两创”方针昭示了强烈的文化自信。中华文化积淀了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和独特标识。坚定文化自信,就要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发自内心地认同,保持对中华民族文化理想、文化生命力和创造力的高度信心,而这正是坚持和贯彻“两创”方针的前提所在。
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之所以更基础,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其道路选择、理论建构、制度创立离不开中国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积淀;之所以更广泛,是因为中华文化内容广博、包罗万象,影响和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涵盖包括道路、理论和制度在内的所有领域;之所以更深厚,是因为文化内涵最深邃、意蕴最厚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数千年而不衰,深深扎根于中华儿女心中,蕴含着穿越时空的价值,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资源。一言以蔽之,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根源于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回顾历史,汉唐时期,中国人对于自己的文化抱有极强的自信,同时对于外来文化具有极宽广的胸襟。这种在当时世界上无与伦比的文化自信和宏大气魄,造就了中华文化的兴盛景象。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只有对自身历史文化具有坚定的自信,才能具有坚守的从容、创新的底气,不断从中华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汲取能量,焕发创新创造的活力,不断推出具有鲜明民族特点的精神文化产品。
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又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当前,贯彻“两创”方针,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相融合,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是时代和人民赋予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我们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历史、辩证地看待中华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扬弃继承、转化创新,更好地融入当代、服务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