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山东省委党校是在省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是省委的重要部门,是培训轮训全省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是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
悠悠岁月铭记着党校人的奋斗足迹,光辉历史镌刻着建设者的不朽功绩。中共山东省委党校作为全国建立较早的省级党校之一,自1938年10月创建以来,在炮火硝烟中成长壮大,在艰辛探索中铸就伟业,七十余载风雨兼程,凝聚几代人心血汗水,写下了华美壮丽的篇章。其前身为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党校、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党校、中共中央山东分局高级党校、中共中央第四中级党校。郭洪涛、朱瑞、罗荣桓、彭康、夏征农、任质斌、王众音、曹普南、白如冰、武开章、梁丰、李昌安、梁步庭、姜春云、赵志浩、吴官正、张高丽、李建国先后担任校长,为山东党校事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卓越贡献。
学校实行校务委员会领导体制。现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兼任校长,安世银任常务副校长,主持日常工作。李永清、王延超、丁长顺、孙占元、孙黎海任副校长,衣芳任巡视员,魏恩政任副巡视员。励精图治、干事创业的校级领导班子为党校事业健康、快速、和谐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随着办学规模和培训力度的逐步提升,教职工队伍不断壮大,机构设置更加合理,培训能力进一步增强。现有在职教职工416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113人(其中正高职称46人,副高职称67人);博士7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6人。内设28个处级机构,其中事业单位13个,参照管理部门15个。班次设置主要有进修班次和培训班次,其中进修班包括市厅级领导干部进修班、县(市区)委领导干部进修班、县处级领导干部进修班、人大政协干部进修班、乡镇党委书记进修班,培训班包括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党政干部研究生班。主体班次年培训规模达2000人,专题研讨班或短期研讨班年培训规模达1500人。200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现有15个专业授权点,同时开办了业余研究生函授教育。
自创办以来,始终得到了省委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坚持党委办党校,不断加强对党校工作的领导力度,省委书记兼任省委党校校长,省委领导同志经常到学校视察工作、讲课、作报告,上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为党校事业的跨越发展注入了源源不竭的强大动力。
继往开来谋新略,凝心聚力谱新篇。近年来,在省委的正确领导和中央党校的有力指导下,立足自身实际,借鉴外省党校经验,结合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和全国、全省党校工作会议精神,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立了“围绕目标、突出特色、把握重点、建设一流党校”的工作总思路、总目标、总要求,实现了工作指导思想上的新跨越,为山东党校事业顺利前行确定了坐标,指明了航向。
围绕培养目标,即一切工作都围绕培养忠诚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德才兼备的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这一目标来开展。目标就是方向,目标就是动力,目标就是责任,党校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坚定不移地为实现这个目标而不懈努力。
突出党校特色,即始终坚持党校姓党这一原则不动摇。这是党校区别于其它院校和培训机构最重要的特色之一。党校必须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动摇,创造性地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教学、科研、管理等各个方面。
把握工作重点,即把握一流的教学、一流的科研、一流的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三个工作重点。教学是党校的中心工作,党校一切工作都要围绕教学工作进行,为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服务。科研是党校教育的基础,是教学的先导,是立校之本、兴校之基、活校之源,也是党校社会地位和学术水平的集中体现。与一流党校相适应的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事关党校事业的长远发展,是办好党校、适应新形势要求的重要保障。
建设一流党校,即在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风气和人文环境、人才和队伍六个方面进一步明确和坚持一流的标准和要求,不断加强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三个体系”建设,找准定位、瞄准目标、精心策划、全力实施,做到认识到位、措施到位,团结一致、奋力拼搏,努力创建一流党校。
抓教学,改革创新,亮点纷呈。按照“理论武装、党性修养、战略思维、世界眼光”的总体布局,不断强化教学的中心地位,着力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改革创新方面迈出了新步伐。科学制定教学计划,把学员个人需求与党的事业要求有机结合,突出现实能力和执政能力教学,2011年共举办各类班次40期,培训学员3200余人。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主课,着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不断充实完善“四个单元、十大板块”的教学内容新体系。教学方式方法不断创新,案例式、研讨式、模拟式、论辩式等新型教学形式得到全面应用,建立了“分专业、分类别”的教学模块和选修课的教学专题库,成立了案例教学中心。充分利用校内、外教学资源,对内成立教学巡视组,开展听课评课教学活动,组织召开各班次学员座谈会,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为推进教学改革创新掌握第一手资料;对外加大开门办学力度,实施了建立一批教学基地、开发一批教学案例、聘任一批兼职教授的“三个一批”建设工程,现场教学、异地教学、体验式教学得到全面开展。学科建设不断推进,建立了科学的责任考核体系,现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政治学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个省级重点学科、7个校级重点学科,其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被定为省“十二五”重点学科。制定和完善深化教学改革等教学管理方面的文件,增强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在2011年全国党校系统第一次评教活动中,张文彦教授讲授的“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被评为“全国党校系统精品课”,标志着教学水平实现了新的重大突破。
抓科研,质量提升,硕果累累。把握正确的科研方向,坚持融入社会、融入实践,大力实施课题带动战略、精品战略、人才战略和管理提升战略,科研活力正在增强,国家课题全国夺冠,研究成果的质量和水平有较大幅度提升。2011年,学校获准立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7项,实现历史性突破,列全国省级党校首位;《山东省期货市场发展问题研究》课题取得了学校横向课题研究的历史性突破;省社科规划项目立项22项,创省课题立项资助最好水平;全国党校系统调研课题立项6项,列全国省级党校第二位;省软科学课题立项10项,省社科联课题立项2项,8项科研成果被省级领导签批,其中数篇调研报告得到省委省府主要领导的批示和高度评价;荣获省社科评奖8项,学校被评为“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11年度学术活动先进单位”。科研成果发表逐步向高层次转化,2011年共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449篇,出版著作18部,10篇论文分别入选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校和省委宣传部纪念建党90周年理论研讨会,11篇论文入选省社科学术年会并获奖,科研成果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态势正在形成。服务功能更加突出,管理更加有效,科研评价体系趋于完善,调研基地作用充分发挥,形成了有利于出精品、出力作、出人才的体制机制。
《理论学刊》在保持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荣誉并当选华东地区优秀期刊的基础上,2011年正式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得到了省委书记姜异康同志的充分肯定。
抓学风,立足人本,成效显著。以加强学员的党性锻炼为主线、以引导和帮助学员潜心学习为目标、以严格管理为准则、以建设风清气正的一流学府为追求,大力加强学风建设。坚持从严管理,从严施教,严格要求,把加强学员党性锻炼、提高学员党性修养作为首要任务;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充分发挥学员党支部的作用,长期班注重文化熏陶,短期班强化纪律要求;坚持“六严”标准,即严格教育、严格纪律、严格管理、严格组织生活、严格考试考核、严格监督,提出了“五个不允许”和“十不准”的纪律要求;兼顾学员合理的个性需求,坚持以人为本,实行人性化服务,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氛围,增强管理效果。近年来,学校学风建设成效显著,受到社会各界和媒体广泛好评,省委领导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
抓硬件,技术引领,功能完善。坚持建设与一流党校相适应的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拓宽发展思路,转变工作模式,提升管理水平,大力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在省委、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关怀和支持下,省委党校新校于2011年3月18日正式启用,新校工程精品率达91.7%以上,12座建筑单体均被评为优质结构工程,整体工程被评为泉城杯,教学软硬件设施得到根本改善。图书馆近60万馆藏文献全部实现计算机管理,数字图书馆提供7×24小时网上信息服务;整合数字资源加快特色数据库建设,已建成馆藏书目、校科研成果、省情以及领导学案例等多个专题数据库,引进了10余种全文数据库。校园计算机网络在万兆核心、千兆到桌面的基础上,通过推行精细管理和优化资源配置,网络效率和技术保障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建设并完善20多个信息化管理和服务系统,大幅度提高了教学科研现代化管理水平;新建50个多媒体教室,实现了教室远程控制及教学视频共享;加强机制建设,形成了信息化综合管理、专业技术保障和日常设备维护三方结合的信息化维护保障体系;加大自有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建成多种类教学科研特色资源库,数字资源制作水平居全国党校系统前列;互动式多媒体课件教学广泛普及,远程教学网延伸到县级党校。图书馆被中央党校确定为全国党校数字化建设示范馆,2011年被中华总工会授予“五一巾帼标兵岗”;信息网络中心远程教学资源建设受到中央党校表彰。
抓队伍,培训带动,人才辈出。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积极推动岗位自学、培训提高、人才引进三大工程建设,通过挂职锻炼、学习进修、教学观摩、以老带新等多种途径,不断提高教师整体素质,逐步建立起了一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专业优化、素质优良,能够满足大规模培训干部需要、满足党校事业发展需要的教职工队伍。目前,全校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14人,攻读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的23人。开展评优选先活动,评出首届教学名师8名,优秀教师11名,先进工作者15名,校级中青年人才7名,3人荣获省“齐鲁文化英才”称号。体制改革稳步展开,全员聘任落实到位,首次岗位聘用中,符合条件的179名专业人员全部得到聘任,其中157人聘任了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第二次岗位聘用中27人聘任了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引进专业技术人员15名,其中博士8人,硕士7人。从2007年开始,平均每年选派20名干部教师到基层进行为期半年的挂职锻炼,2011年选派1名45岁以下正处级领导职务干部到威海市信访局挂职锻炼,选派19名同志到烟台等地挂职锻炼,选调12名骨干教师到中央党校等地培训或攻读博士学位。
抓管理,提质增效,屡获殊荣。坚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争创一流”的理念,进一步推进“三个体系”建设。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在连续7年保持省级文明单位称号的基础上,2011年又获得“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成为全国首个获此殊荣的省级党校。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成本意识和改革意识,逐步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优化管理措施,合理配置资源,切实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积极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后勤管理企业化、后勤保障规范化、后勤队伍专业化,实现了资产使用效益最大化;在坚持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重点抓发展、抓配套,提高保障水平、管理水平、服务水平,学员满意率达到99.4%以上。
七十多年波澜壮阔,七十余载成就辉煌;展望宏伟蓝图,机遇与挑战并存,光荣与梦想同在。在发展中前进的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将遵循“忠诚、求真、包容、创新”的核心价值理念,从崭新的历史起点出发,以全新的形象示人,承前启后,开拓创新,勇担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在建设一流党校的征程上奋勇前行,用实际行动谱写新的华章,开创山东党校事业更加美好灿烂的明天!